导航:X技术最新专利流体压力执行机构;一般液压技术和气动零部件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空压机是空气压缩机的简称,是一种用于压缩气体的工业设备。空压机包括储气罐、安装在储气罐上的气缸组件及安装在气缸组件内的电机和驱动组件,电机带动驱动组件在气缸组件内往复运动,以将外部空气压缩存储至储气罐内;气缸组件包括设置于顶部的缸盖组件,空压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会经由该缸盖组件逸散至外界,由此缸盖组件的表面温度较高,用户不小心触碰到缸盖组件,则会被烫伤。另外,缸盖组件上设有进风口,外界空气经由进风口进入缸盖组件内会产生较大的噪音,目前市面上尚没有一种散热性能好且噪音低的空压机。
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缸盖组件及空压机,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散热且噪音较小的缸盖组件及空压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缸盖组件,包括盖体、自所述盖体的外周向下延伸的一对第一侧壁和一对第二侧壁及分别贯穿一对所述第一侧壁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盖体、一对所述第一侧壁和一对所述第二侧壁围置形成腔室,所述腔室经由所述进风口连通外部空气;所述缸盖组件包括自所述盖体的下端面向下凸伸的一对挡板及自所述盖体的上端面向内凹陷的散热槽,一对所述挡板分别靠近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所述散热槽向下凹伸入所述腔室内。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散热槽在一对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延伸,以将所述腔室分隔成进风部分和出风部分;所述散热槽位于一对所述挡板之间,并位于一对所述第一侧壁的中间位置。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挡板呈v形,所述挡板的v形开口朝向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且v形底部远离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设置。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挡板向下凸伸,以在一对所述第一侧壁的投影面上覆盖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缸盖组件包括自所述盖体的上端面向上凸伸的数个散热片,数个所述散热片间隔布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压机,包括:储气罐及固定于所述储气罐上侧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储气罐的气缸组件及收容于所述气缸组件内的电机组件和传动组件,所述气缸组件包括安装于顶部的缸盖组
件;所述缸盖组件为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缸盖组件,所述电机组件驱动所述传动组件在所述气缸组件内作往复运动,以将外部空气经由所述缸盖组件压缩储存至所述储气罐内。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气缸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储气罐的缸体,所述缸盖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连接处的螺丝柱,螺钉穿过所述螺丝柱,以将所述缸盖组件固定至所述缸体。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空压机包括连接于所述气缸组件和所述储气罐之间的管道,所述管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出风口,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储气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所述缸盖组件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处设置挡板,减缓空气进入/流出腔室的速度,有效降低空压机的噪音;将所述散热槽向下凹伸入腔室内,利用散热槽对腔室进行直接散热,提升缸盖组件的冷却性能;所述散热槽在一对第二侧壁之间进行延伸,增大散热槽的散热面积,进一步提升缸盖组件的冷却性能;将所述挡板设置成v形,挡板的v形开口朝向进风口和出风口,且v形底部设置为远离进风口和出风口,使挡板对空气的阻挡作用更为显著;另外,所述挡板向下凸伸,以在第一侧壁的投影面上覆盖进风口和出风口,以最大程度的发挥挡板的挡风作用。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压机100,该空压机100包括储气罐1、固定于储气罐1上侧的驱动组件2和控制组件3、安装于储气罐1底部的滚轮4和支撑脚5、固定于储气罐1右侧且靠近边缘的提手6及连接于驱动组件2和储气罐1之间的管道7,驱动组件2和控制组件3位于储气罐1的上侧两端,滚轮4和支撑脚5也分布于储气罐1的下端两侧,且支撑脚5和提手6都位于储气罐1的右侧。实际操作时,用户只需向上拉动提手6,使得支撑脚5脱离地面,即可经由滚轮4在前后方向移动空压机100;而当空压机100静置在地面上时,该支撑脚5能够限制滚轮4的移动,另外支撑脚5也能起到一定的减震作用。
优选的,上述支撑脚5的底部设置有橡胶套,以进一步增强空压机100的减震和限制滚轮4移动的效果。
请参阅图2所示,上述驱动组件2包括连接于储气罐1的气缸组件21及收容于气缸组件21内的电机组件22和传动组件23,电机组件22驱动传动组件23在气缸组件21内作往复运动,以将外部空气压缩经由气缸组件21和管道7运输储存至储气罐1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电机组件22为外转子无刷电机,控制组件3连接于电机组件22以控制电机组件22的启停,驱动组件2包括设置于气缸组件21内的散热通道,散热通道具有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空气从气流入口吸入,从气流出口吹出,并流向控制组件3。
具体的,上述驱动组件2邻近控制组件3的一端设有出风罩25,远离控制组件3的另一端设有进风罩24,气流入口开设于进风罩24上,气流出口开设于出风罩25上,进风罩24和出风罩25分别安装在气缸组件21的左右两端侧;电机组件22包括朝向左右两端延伸的输出轴228及安装在输出轴228左右两端部的第一风扇221和第二风扇222,第一风扇221邻近进风罩24,第二风扇222邻近出风罩25,外部空气从进风罩24吸入,从出风罩25吹出,并流向控制组件3,以对控制组件3进行散热。本实用新型无需设置额外的散热结构,只需在电机输出轴228的两端安装风扇,并利用风扇将空气引导吹向控制组件3,即可实现对控制组件3的快速冷却,结构巧妙且冷却效果好。
优选的,上述控制组件3和出风罩25之间的距离不大于2cm,在保证控制组件3和出风罩25有适当间距的基础上,使得从出风罩25吹出的空气尽量吹到控制组件3上,以提高控制组件3的冷却效果。
请再参阅图2所示,上述电机组件22包括位于气缸组件21中间位置的定子227及邻近定子227的第三风扇223,第三风扇223位于第一风扇221和定子227之间;输出轴228延伸穿过定子227的内部,第三风扇223固定于输出轴228,输出轴228转动,以带动第一风扇221、第二风扇222和第三风扇223同时转动。由于第一风扇221和第二风扇222之间的距离较长,通过设置第三风扇223,有效将第一风扇222处的空气引导至第二风扇222处,加速空气在气缸组件21内的流动,并使得从出风罩25吹出的空气流速更快,进一步提升控制组件3的冷却效果。
请参阅图3和图4所示,上述控制组件3包括靠近出风罩25一侧的第一壳体31、连接于第一壳体31的第二壳体32及安装于第一壳体31上的电路板33,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盖合形成中空的腔体,电路板33收容于该腔体内,并且电路板33产生的热量经由第一壳体31传导至外界空气中。通过将电路板33固定在第一壳体31上,且第一壳体31靠近出风罩25,使得从出风罩25吹出的空气直接流向第一壳体31,并快速冷却电路板33,以提升电路板33的冷却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壳体31由铝制材料制成,第一壳体31包括自外表面朝向出风罩25凸伸的第一散热部311和第二散热部312,第二散热部312向外凸伸的距离大于第一散热部311向外凸伸的距离,以增大散热部的散热面积,提升第一壳体31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的,上述第一壳体31还包括贯穿侧壁的数个散热孔313,数个散热孔313均匀分布于第一散热部311和第二散热部312的上下两侧,以使得腔体内的热量经由该散热孔313散发至外界。
请再参阅图3和图4所示,上述控制组件3包括由电路板33控制的开关按钮、计时器模块和无极调速模块、连接于无极调速模块的无极调速旋钮34及连接于开关按钮的计时器模块,无极调速模块连接于电机组件22,以控制电机组件22的转速,无极调速旋钮34安装在第二壳体32上,且突伸出第二壳体32的顶面,以形成供用户操作的旋钮;当开关按钮开启时,电路板33对计时器模块进行计时,从而使用户能够清楚了解空压机100的工作时长。
请结合图2和图5所示,上述气缸组件21包括连接于储气罐1的缸体及安装于缸体
顶部的缸盖组件200,外部空气经由缸盖组件200进入气缸组件21内;缸盖组件200大致呈正方体状,并包括位于四个拐角处的四个螺丝柱210,螺钉穿过螺丝柱210,以将缸盖组件200固定至缸体。
请参阅图5至图7所示,上述缸盖组件200包括盖体201、自盖体201的外周向下延伸的一对第一侧壁202和一对第二侧壁203、分别贯穿一对第一侧壁202的进风口205和出风口206及自盖体201的上端面向上凸伸的数个散热片209,数个散热片209间隔布置在一对第一侧壁202之间,螺丝柱210位于第一侧壁202和第二侧壁203连接处的;管道7的一端连接于出风口206,另一端连接至储气罐1。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盖体201、一对第一侧壁202和一对第二侧壁203围置形成腔室204,腔室204经由进风口205连通外部空气;缸盖组件200还包括自盖体201的下端面向下凸伸的一对挡板207及自盖体201的上端面向内凹陷的散热槽208,一对挡板207分别靠近进风口205和出风口206,散热槽208向下凹伸入腔室204内,散热槽208位于数个散热片209中的相邻两个之间。通过在缸盖组件200的进风口205和出风口206处设置挡板207,减缓空气进入/流出腔室204的速度,有效降低空压机100的噪音;将散热槽208向下凹伸入腔室204内,利用散热槽208对腔室204进行直接散热,提升缸盖组件200的冷却性能。
请结合图6所示,上述散热槽208在一对第二侧壁203之间延伸,以将腔室204分隔成进风部分和出风部分;散热槽208位于一对挡板207之间,并位于一对第一侧壁202的中间位置。通过将散热槽208在一对第二侧壁203之间进行延伸,增大散热槽208的散热面积,进一步提升缸盖组件200的冷却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挡板207呈v形设置,挡板207的v形开口朝向进风口205和出风口206,且v形底部设置为远离进风口205和出风口206,如此设置,使得挡板207对空气的阻挡作用更为显著。优选的,挡板207向下凸伸,以在第一侧壁202的投影面上覆盖进风口205和出风口206,即进风口205和出风口206处对应的挡板207能遮蔽风口,使得空气进入/流出腔室204时,能直接吹向挡板207,以最大程度的发挥挡板207的挡风作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缸盖组件200的进风口205和出风口206处设置挡板207,减缓空气进入/流出腔室204的速度,有效降低空压机100的噪音;将散热槽208向下凹伸入腔室204内,利用散热槽208对腔室204进行直接散热,提升缸盖组件200的冷却性能。将散热槽208在一对第二侧壁203之间进行延伸,增大散热槽208的散热面积,进一步提升缸盖组件200的冷却性能。将挡板207设置成v形,挡板207的v形开口朝向进风口205和出风口206,且v形底部设置为远离进风口205和出风口206,使挡板207对空气的阻挡作用更为显著。挡板207向下凸伸,以在第一侧壁202的投影面上覆盖进风口205和出风口206,以最大程度的发挥挡板207的挡风作用。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范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的缸盖组件及空压机还有其他很多的替代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内容为准。